2016年年底翻翻配资,湖南衡阳长安乡长安村。
一个染着红发、穿着鲜红衣服的女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,缓慢地走进村口。她说着不太流利的本地方言,向村民们介绍自己。村民们却惊讶地看着她,脱口而出:“你不是早就死了吗?”
这个女人名叫李存英,1966年出生在隔壁英陂乡。她没读过书,但勤劳善良。村民之所以会以为她已经不在世上,和她的丈夫廖美成有很大关系。
1985年,19岁的李存英嫁给了廖美成。廖美成只读过几年书,却自视甚高,希望妻子知书识理。李存英出于对“文化人”的仰慕和对婚姻的憧憬,没多加考虑便嫁了他。起初他还算体贴,但婚后一个月不到,廖美成的脾气骤变,经常呼来喝去,甚至动手打她。
展开剩余78%李存英曾想回娘家寻求庇护,可父母受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”的旧观念束缚,不仅没有为她做主,还把她劝回婆家。从那以后,她在廖美成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。
1986年,她生下一个女儿,丈夫并没有因此改变对她的态度,反而因重男轻女,对女儿漠视冷淡。两年后,她又生了一个儿子,才稍稍让丈夫展露几分笑容。然而,家庭的决策与教育依然由廖美成一手掌控,李存英的地位愈发低下。
忍辱负重中,她曾抱有幻想:有了孩子,丈夫或许会好一些。但事实却是一再的毒打。一次,她带孩子去城里买些衣物和学习用品,结果因“乱花钱”遭到暴揍。终于,她下定决心离开。
李存英舍不得两个年幼的孩子,但她明白,若继续留下,也许真的会丧命。于是,在一个夜晚,她收拾简单行李,含泪看了孩子最后一眼,独自坐上了离开衡阳的火车。
在外漂泊的二十年,她做过无数零工:发传单、洗碗、打扫卫生,甚至扛过水泥。她吃苦耐劳,工资从不计较,只求一口饭吃。可身份丢失后,她成了“黑户”,连正常工作都难以找到。为了活下去,她咬牙坚持。无数个夜晚,她想念儿女,却不敢回去,因为回去意味着更残酷的暴力。
岁月让她老得飞快,红发掩不住满头白丝,脸上的皱纹刻满艰辛。2016年,她终于决定回村看看。
村口的震惊过后,她拖着行李走向那间破败的老屋。邻居告诉她:丈夫四年前已病死,女儿嫁了人,儿子因抢劫入狱。这个消息让她如遭雷击。她心里充满愧疚——女儿出嫁没了母亲的陪伴,儿子误入歧途更与自己缺席的母爱分不开。
廖美成的死则显得讽刺——这个曾经让她受尽折磨的男人,最后孤零零地走了,甚至没人替他收尸。
李存英鼓起勇气去见女儿,遭遇冷漠本在意料之中。但血缘割不断母女之情,女儿最终选择原谅母亲。随后,在女儿的帮助下,她补办了身份,终于在监狱探望到了儿子。隔着玻璃,母子相见的那一刻,压抑二十年的眼泪和愧疚全都爆发。儿子也泪流满面,母子冰释前嫌。
出狱后的儿子在社会机构的帮助下找到工作,李存英也在饭店帮工,终于能与孩子们相依为命。
李存英的故事让人心痛。二十年的逃亡,是她对暴力的反抗,也是她对生命的守护。然而代价极其沉重——她错过了孩子的成长,留下了深深的遗憾。
如今社会已颁布《反家庭暴力法》,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护。家庭暴力不该被容忍,每个人都应勇敢寻求帮助。愿每一个家庭都能远离阴影,拥有真正的平安与幸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惠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